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气候问题致该国大米产量减少 前10月大米出口总量超692万吨 同比增长11.4%

本报讯(小朱编译)泰国商业部助理部长纳品通透露,他已指派贸易战略政策办公室跟踪大米贸易情况,发现2023年前10个月(1月-10月),印度尼西亚成为泰国第一大米出口市场,主要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包括季风季节延迟造成的干旱,印度尼西亚出现大米短缺问题,导致印度尼西亚大米产量减少。
办公室研究了美国农业部 (USDA) 的数据,报告称由于季风季节延迟,印度尼西亚雨季稻米产量可能会减少。预计2023/24年度印度尼西亚大米产量为3350万吨(精米),比10月份的预测下降3%。 2023年水稻收割面积为1130万公顷(约 7060 万莱),比10月份的预测下降 3%。 2023年,产量预计为每公顷4.67吨。较10月份的预测略有下降。
印度尼西亚一年种植3季水稻,第一次主要在雨季种植,在10月至12月期间(约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 45%),2月至4月收获。并在旱季种植两次,印度尼西亚的水稻主产区分布在全国低地和高地地区。
有灌溉稻田和雨养稻田。但印度尼西亚水稻种植依赖灌溉系统高达85%,这些水用于低地耕作区。总是依靠雨水为灌溉系统补充水。作为主要种植区的爪哇岛周围包括苏门答腊岛南部的部分地区,8月中旬以来,累计降雨量偏少。与此同时,2023年的雨季也推迟,导致农民无法在正常时间开始种植水稻。导致高原水稻种植区的农民只能依靠雨水补给,改种用水较少的作物,如玉米等。
纳品通表示,由于上述原因印度尼西亚大幅增加进口泰国大米,2022年,泰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大米出口量为91714吨,价值4224万美元,占泰国大米出口总值的1.06%,当时印度尼西亚是泰国第20大米出口市场。
纳品通表示,“2023年前10个月(1月至10月),泰国对印度尼西亚大米出口量达105.7537万吨,价值5.2345亿美元。出口价值占泰国大米前10个月出口额的13.19%,使印度尼西亚成为泰国第一大米出口市场。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大米大部分是白米,占5%-10%。”
2023年前10个月(1-10月),泰国大米出口总量为692.2649万吨,大米出口量有所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前五位出口市场为印度尼西亚、美国、南非、伊拉克和中国,价值39.6731亿美元,增长24.7%。
纳品通表示,由于干旱问题和厄尔尼诺现象,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为了维护粮食安全,各国增加大米进口,增加大米储备。目前贸易伙伴对大米的需求增加。包括印度和缅甸暂停大米出口,是推动和增加泰国大米出口市场以及向国外新消费者宣传泰国大米独特性,提高泰国大米知名度的契机。
此外,还要加快水稻品种改良和开发。增加品种数量,注重提高莱产量,抗病虫害,提高泰国大米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农民应该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例如种植用水量少的水稻,进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耕作,遵循农业用水管理措施。把干旱和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