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之际,日前,南方日报、南方+、GDToday发起“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征集活动。
短短两周内,便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巴西、阿联酋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符合要求的新侨批近100封。
一封封情感炽热的书信,讲述了一个个跨山越海、牵肠挂肚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推出第一封“丝路来信”:西班牙马德里华裔师生的侨批接力。


如何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侨批?为什么要写侨批?
西班牙马德里爱华中文学校董事长张忠民与校长黄小捷,用一门特别的侨批课给出了回答。从7月11日延续到18日,学校为孩子们组织了一门侨批文化和书写普及课程,参加的孩子都在12岁以上,有一定中文基础,平时参加书法兴趣班学习。
张忠民告诉记者,课堂每次2小时左右,完成为期一周的学习后,20多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纷纷挥毫给自己远方的亲人写下一封家书。

爱华中文学校师生所写的侨批。


现场
20名华裔一起学写新侨批

通过网络,记者观摩了一节活泼生动的侨批课。课上,张忠民手拿信纸、信封,用一个生动的例子作开场白:“我们现在想联系远在中国的亲人,发条微信他们就能马上收到,非常方便。而在以前,从西班牙寄一封信回去需要约三个月的时间。”
他娓娓道来,写好以后,你可能有工资,就把钱夹进信里寄出去。三个月以后,你的爷爷奶奶收到了信,但不识字,旁边的老先生就拆开信封告诉他们,这是你在西班牙的孙子寄来的:“今年夏天太热了,你有没有吃杨梅?希望你身体好!我给你寄了十欧元,两块钱给舅舅,两块钱给舅妈,两块钱给表妹……”他解释,“信里就是这样的内容,温暖的问候,嘱咐、嘱托,这就叫侨批。”
张忠民告诉孩子们,中国的几大传统侨乡包括广东、福建、海南,“浙江的华侨新晋移民群体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是近三四十年才来到欧洲。而东南亚的粤闽籍华人则相对老牌,拥有长达数百年的移民史。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银信合一的侨批便成为了他们与亲人联络的重要桥梁。”

回顾完历史,同学们的目光又被带往当下。只见该校书法教师国政华取出信纸,手执毛笔,现场示范起了侨批的写法,一字一句从笔尖倾泻而出,故乡之思瞬时跃然纸上。台下同学纷纷围拢过来,欣赏着老师笔下律动的线条,神情专注,跃跃欲试。经过几天的学习,共有20多名孩子和老师写下了寄往家乡的新侨批。

爱华中文学校师生所写的侨批。


书法教师国政华正在给孩子们示范如何写侨批。

“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对侨批很有兴趣,但写书法需要有一定的中文和书写基础,这次侨批课的孩子都是12岁以上的。”张忠民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学生70%是10岁以下,10岁以上大约只有30%左右,所以最终只有20多名孩子参加了侨批课。

日常
吸引1000余名学生学习中文

记者了解到,张忠民、黄小捷所办学校有四个校区,目前有华裔学生700多人,其他族裔学生300多人,目前,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4名博士、20名硕士。
作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牌的“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马德里爱华中文学校自建校起就非常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播。早期,该校的生源大部分为西班牙华侨华人后代。
随着中文学校在当地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该校又创办了新东方文化学院,针对西班牙本土学生开设对外汉语课堂。
黄小捷介绍道:“中文学校很重要,我们学校吸引到的学生就有过千人。而且,我们的学习风气也带动了当地的西班牙人,有300多名的老外学生来学习中文。”

老师国政华在示范如何写侨批。

西班牙女孩克里斯蒂娜是土生土长的西班牙裔。60年前,她的爷爷拉法埃尔曾两次来到中国旅行和工作,中国人的热情和勤劳令他感动,中国之行也给他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克里斯蒂娜从三岁起便开始接触汉语,后来又进入了马德里爱华中文学校学习。在一段自我介绍视频中,她以一口流利的中文说道:“我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中国文化和历史,也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我越来越喜欢中文了,我的梦想是将来有一天能和家人一起去美丽的杭州旅游。”

除语言类课程外,该校还长期设立中华知识大讲堂,并开展各类中华文化相关活动,旨在使各年级学生提高中文能力的同时,能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地理有更多了解。

例如每年春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马德里乌塞拉(usera)区政府和区侨界联盟联合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学生们不仅积极加入当地的春节庙会文化摊位,还会向马德里市民现场展示中国书法,献演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2022年11月,来自中国陕西的国宝熊猫石雕落户马德里唐人街。在开幕式的彩妆游行中,该校学生团的熊猫彩妆显得别具一格。
“华文教育是一项宏伟的留根工程。”黄小捷表示,自己在海外创办中文学校的初心,正是希望一代代华裔能够通过学习中文培养起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传承中华文化,把根留住。

侨批是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历

在西班牙从事华文教育近30年

从事华文教育之前,黄小捷曾在家乡浙江温州的一所中学担任老师。1994年,她辞职前往西班牙创业。
“当时来的时候,中国人比较少,首先是生存,什么都做,也做过服务员。刚开始会西班牙语,就在中医诊所当翻译,接电话,百元店也做过。”后来,黄小捷加入了西班牙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为华人妇女和儿童在海外争取权利。她意识到,华裔儿童的中文教育在当地还是一项空白,于是决心承担起这个责任。
1997年,她开始在周末租用当地学校的空闲教室进行教学。然而,因为教室里通常还放着其他学生的书包等物品,“我们去肯定会打乱他们的秩序,所以经常会被告状。”

不得已之下,黄小捷只能把自己的家当成教室,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们上课。那段时间里,黄小捷每天在家教授学生,张忠民就负责烧水做饭,夫妻二人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为了帮助更多华裔后代学习中文,黄小捷与张忠民于2005年正式创立马德里爱华中文学校。从借用他人教室教学到自己投资校舍办学,从一个校区到四个校区,从几十名学生到上千名学生,两人数十年的努力与坚持终于换来了丰硕成果。
回首自己在海外华教道路上走过的足迹,黄小捷感慨道:“祖籍国是华文教育的坚强后盾,只有祖籍国强大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才有了今天如此好的大环境。作为华夏炎黄之孙,我为自己能在南欧大陆这块陌生的土地上重操旧业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身为异乡游子的黄小捷,也借此次“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活动的机会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了一封家书,以最传统的方式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

校长黄小捷为远在杭州的父母亲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侨批。

她在信中自述:“女儿身在海外,唯一牵挂和思念的是你们二老。感恩有微信,我们能随时聊天,以解相思之情。”

黄小捷写道:“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不能陪在父母身边,但好在有兄弟姐妹能替自己分担应尽的责任,以及像亲妹妹一样的阿姨文秀可以时刻陪伴和细心照顾。有了他们,自己的心中就宽慰许多。”
每当看到视频里九十六高寿的妈妈安然无恙,看到爸爸精神焕发、笑容满面时,黄小捷总是感到由衷的高兴。“爸爸常说,老了安逸才叫真正的幸福,如今,你们终于如愿以偿了。你们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愿时光不老,愿爸妈平安健康,福如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