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泰国已有100多年,祖父、父亲、母亲都从中国来,定居在曼谷。我的童年遇上中国八年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日军登陆泰国,曼谷遭到飞机轰炸,我们只好举家搬到内地农村躲避战火,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搬回曼谷居住。这时的中国是战胜国,又是五强之一,而泰国实际是战败国,被压制了多年的华文学校一间又一间创立起来。那时的华文学校,每日只讲授一节泰文课,其他课时全授课中文,许多华侨子女大多数都进华校。我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无法入学,在家里由母亲教《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等。1946年7月左右,我的一位舅舅来家里看望我母亲,见到我(已经十二岁)还没入学。舅舅问明原因后,向我母亲说,想让我去南洋中学学习,学费由舅舅解决。南洋中学是一所贫民学校,舅舅当时是南洋中学董事长。我于1946年底顺利进入了南洋中学小学部学习,受到初步的启蒙教育。可惜,好景不长,1948年学校因为一些政治因素被封,我也失学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由于泰国学校陆续被封,并限制华文教育,南洋中学的学生从1950年陆续到新中国继续上学或参加祖国建设。我也想回到祖国继续学习,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船票,当时一张船票约1800铢,家里的小贩收入只能维持生活。我决心一定要回祖国,1950年初,我到一家机械厂当学徒工,什么重活儿、脏活儿我都干,每天下班,衣服都沾满油污,每月工资50铢,我都积蓄起来。后来又到另一家工厂当中文会计,整整工作了四年,积累购买一张船票的钱和少量费用,于1955年4月25日乘轮船到汕头。幸运的是,来迎接我们的招待所所长是我在南洋中学小学部的班主任,一切顺利。我想到北京读书,所长说上级有指示,不能安排学生去北京,可以去广州。我就到广州华侨补校参加统考,幸运地被分配到北京(一千多人参考,分配到北京大约十人左右)。1955年8月底,我被分配到北京市男三中。1956年2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宣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957年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高中,学校党组织让我担任人大附中学生会副主席直至高三(1960年)毕业。更让我没想到的是,1959年,党总支书记通知我,说我被选为北京市优秀学生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侨联扩大会议(全北京市只有我一人,另一人为华侨补校代表),有机会听到中央首长的指示,得益匪浅。

1960年,我考进北京钢铁学院,担任全院华侨学生大组长至毕业,并于196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宣誓要为党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1965年毕业,分配工作时我没填地区,只写“到边疆去,到党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后,我被分配到内蒙工作。

我在中国学习期间,亲眼见证了中国快速发展。1955年,我参加国庆游行,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到西单就解散,因为西单到复兴门这一段都是小胡同,后来政府改造,拆除许多房子,将从西单到复兴门建成和长安街一样宽度的西长安街。这样,每年五一和十一,我们的游行队伍从东长安街一直游行到复兴门外再解散。再有,1958年在天安门对面建成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记得1959年春节,廖承志主任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们,使我们大开眼界,又去参观了博物馆,更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全中国人民的救星。

最近几年,每年都受到国侨办和北京海联会的邀请,参加中国国庆活动,会后还安排我们到各地参观。有一年国侨办带我们去北京海淀区参观,我非常高兴,因为海淀区是我高中和大学学习、居住过8年的地方。当时海淀区是文化区和供应北京市蔬菜的地方,很想看看海淀区现在变得怎么样。到了海淀区参观以后,心情非常激动,高兴的不得了,原来的种菜地变成了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成为国家高科技发展的重点之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我感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不但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又领导中国人民打败蒋介石几百万军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那一年,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到北京天安门观礼台观看阅兵和游行队伍。当现代化武器、洲际导弹、海陆空军及各单位的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接受习近平主席检阅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我为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而自豪,为中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繁荣欢欣鼓舞。这都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在泰国的失学经历和去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我格外珍惜华文学习的宝贵机会,对华文教育有着特殊的情感。海外华人子弟不应该再重蹈覆辙,他们必须有权力选择接受华文教育,并且是高质量的华文教育。在担任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主席这十几年期间,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开展了比较丰富多彩的华文教育活动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华文教师和学生的华文教学,赢得了比较好的赞誉。回顾这十几年,无论是精神上的付出,还是金钱上的投入,我都问心无愧和倍感自豪。

可以说,追随着自己的本心,我基本做到了以下三个坚持:一、坚持不忘初心,奉献华教事业。从教师培训、培养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华文教师,组织各类文化比赛、冬夏令营、赴华留学生等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叫“全泰在职华文教师奖励金”, 15年教龄以上每人奖励8000泰铢,25年教龄以上每人奖励10000泰铢,35年教龄以上每人奖励12000泰铢,每年奖励两百多名华文教师,已连续举办六届,累计奖出1300万泰铢。二、坚持服务意识,勇当华教先锋。高频率、高质量地务实开展各类教师培训研习活动,提高华文教师的教学水平。选派学生到中国学习华文教育专业,培养泰国本土华文教师储备人才和接班人。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疫情新形势下,教师公会做了新的探索,包括:紧跟时代发展,拓展华文教师系列线上培训;紧抓华文教师切实需求,启动常态化“泰国华文教师交流日”活动;放眼长远,成立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学术组,促进华文教育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齐头并进。

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是海外华人的“希望工程”“留根工程”和“民心工程”。近十年来,泰国华文教育发展欣欣向荣,与中国的繁荣进步密不可分,离不开党中央对海外华文教育的重视,也离不开中国海外华文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驻泰国使馆的鼎力支持。面向未来,我将初心不改,继续为泰国华文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