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截至昨天(27日),中国31个省份2017年的经济数据已经全部出炉,从GDP总量来看,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没有发生变化;从增速来看,西南地区增速领跑全国,辽宁增速由负转正。此外,还有哪些数据值得关注?从数据中又反映出哪些新变化?

总量前十不变 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和2016年同期相比,GDP总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也没有发生变化,广东省以接近9万亿元的GDP总量,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和福建排名2到10位。
从区域分布来看,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分析,这些省份不仅底子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步伐也更早更快。“沿海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好,产业结构相对优化,通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

西南地区增速领先 贵州西藏两位数增长
总量“东高西低”,而增速却“西高东低”。贵州和西藏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速领跑全国,云南、重庆等西南省份名列前茅。孙久文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西南地区基数较低,另一方面也和西南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关。
孙久文说:“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重庆的电子、电气,贵州的大数据等产业。可以说,西南这几个省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高新制造业中心。”
天津增速腰斩被重庆超越 辽宁由负转正
甘肃由于受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企业对市场和政策反应不灵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往年基数较大和部分干部不作为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去年的GDP增速仅为3.6%,增速垫底。
天津、内蒙古对GDP“挤水分”,增速大幅下降。天津更是被同为直辖市的重庆超越。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认为,天津必须要面对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他说,天津被重庆超越的背后,体现了天津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仅仅靠短时间、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想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是很困难的”。
辽宁增速由负转正达到4.2%,这也是辽宁2015年“挤水分”以来的最好成绩,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辽宁省代省长唐一军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辽宁省在稳增长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成高频词 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
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成为首要任务。
曾经遭遇转型阵痛的山西,非煤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天津将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提出,今后五年,浙江将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各地调低增速目标 为改革创新腾出空间
不少省份也开始主动“踩刹车”,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专家认为,这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山东省今年的GDP增速定为7%,目的是给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腾出空间。
山东省省长龚正表示:“速度掉一点不可怕,关键看掉的是什么,如果掉下去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过剩产能,提上来的是转型升级的传统动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就是强质量、提效益、上水平。”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分析指出,未来各地经济增长要通过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来实现。“下一步的经济增长一定要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技术产业化,把各自的经济增长速度支撑起来;第二,要有大力度的改革,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增长。”
各省市2017年经济数据出炉之际,也正是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之时。我们梳理各地政府已经发布的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各地都不约而同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重要位置,促进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了发展的核心内容。很显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综观过去一年各地的成绩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各地GDP的增长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那些结构调整早、转型步伐快的省份,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成色高。而结构单一、增长动能不足的省份,也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阵痛。从未来的经济工作“施工图”来看,各地都发出了向改革要发展的明确信号。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耐力赛。只有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才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在更快发展的同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