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农村电影放映员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这40年来的变化,他们感受最深,体验变化最大。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来说,小时候,最难忘的就是在夏天的夜晚,搬个小板凳,到村子里的场上看电影。
他叫万里,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石湖乡公益电影放映员,从1981年到2018年,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为农村电影文化带来的发展和改变。37个春夏秋冬过去了,他已经放映过上万部电影。如今,他依然坚守在农村电影放映人的岗位上。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电影放映是公益电影放映,放映一场县里补助他75元。他每年要给所在的乡镇12个村放映120场电影,现在一年收入9000块钱。
万里今年55岁,从18岁开始放电影的职业生涯。“那时候是1981年,当时要普及电影,每个公社或者乡镇都成立了电影放映队。我们乡也成立了,当时有两个人,另外一个同事现在是我妻子。”因为共同的工作经历,共同的电影爱好,万里师傅收获了爱情。婚后30多年,两人育有两子一女,生活很幸福。
“在那个时候,出去放电影,是一份特别让人羡慕的工作。而且,走到哪里都有人管饭吃,感觉特别潇洒,有面子。”万里表示。
据万里介绍,电影放映队成立初期,使用的是胶片电影放映机,万里和同事领导的装备是一台电影放映机、一辆平板车、一个小型发电机、一辆自行车。“现在用上数字电影放映机,我算是见证了这37年来,农村电影的变化历程。”万里说。
“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跑到很远的村子去看电影,晚上到的时候,就靠在麦秸堆上睡着了,等电影散场的时候被人家喊醒了,也回家了,那时候刚记事。”能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是万里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自己以后长大了,18岁那一年,会成为一名专职的电影放映员,而这一干就是37年,现在已经55岁了,时间过得真快。”
万里现在用的数字电影放映卡,每天晚上放映的影片都会在这个卡里,一机一卡、一人一卡,其他乡镇的电影放映员的卡,不能用在他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上。
现在每天晚上放电影的时候,他的数字电影放映机上,有专门的GPS定位,还有自动拍摄不同角度的6张照片,数据会同时传到市里、省里,“现在真的是太先进了。”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再加上后来手机还有网络的流行,农村电影市场基本上不景气了,看电影的人不多了,现在基本上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
万里表示,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人看电影,还是有人喜欢看电影,愿意看电影的,即使有一个人看,他都要坚持放完两部电影。
比起30多年前农村电影的兴盛,现在他并不觉得孤单。“刚开始在乡里放电影那会儿,一晚上有好几千人来观看,他想休息一下,去个厕所都不行,根本走不出去。现在每晚一场,基本上都有二三十人观看,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基本上以老人和孩子居多。”
万里说,自己的网名就叫电影人,他要感谢电影,这一生基本上都在和电影打交道,因为电影,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因为电影,他养活了一家人,更多的还是喜爱。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