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根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计划,在金三角地区建设跨境经济特区(SEZ),以扩大泰国、缅甸、老挝和中国的经济联系。
商务部长颂提叻说,商务部更倾向于把清孔发展成为第一个跨境经济特区,因为这四个国家可以通过R3A高速公路连接。
他说,泰国将与三国政府举行更多讨论,以改善物流、运输效率和电子商务,以及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联系。泰国商会主席卡林表示,商会同意在清孔设立经济特区的计划,这一决定是由于它的所在地。
他表示,在国际贸易谈判厅厅长奥拉蒙小姐主持下,私营部门与相关政府机构举行了圆桌会议,在此之后,该地区非常适合建立一个保税仓库,以支持这四个国家之间的电子商务。
卡林表示,经济特区一旦成立,将与现有的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Mohan-Boten EconomicCooperation Zone)相连。
未来,我们需要在清孔检查站设立一个单窗口检查站,以促进贸易和增加旅游机会。
他说:“泰国应该建立友好城市,就像姊妹城市一样,增加贸易和投资机会,以连接每个国家的供应链。”
“如果跨境经济特区按计划在清莱建立,那么不仅对泰国来说,对老挝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老挝通过澜沧江合作项目与中国接壤。”
不过,卡林表示,跨境经济特区需要对投资者和交易员提供支持性的税收激励。
今年9月,奥拉蒙表示,政府正在研究根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计划在金三角建立跨境经济区的可行性,以扩大泰国、缅甸、老挝和中国的经济联系。
金三角地区似乎最合适,因为它与泰国、老挝和缅甸接壤。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于2015年建立,旨在促进湄公河沿岸六国(即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在次区域层面的多层面合作。
该框架的愿景是为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缩小发展差距,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4月18日,商务部与湄公河研究所签署谅解备忘录,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特别基金4个项目开展合作。
根据谅解备忘录,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这些旨在促进次区域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多年项目的执行机构。这些项目通过能力开发活动进行,包括模块化培训、行动研究、业务论坛和业务匹配、政策咨询和在线业务平台开发。
中国还同意在三年内支付170万美元(合5640万泰铢),帮助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区域经济联系。
2017年从清孔海关通过的货物价值6.32907亿泰铢,大部分是新鲜水果,蔬菜,机械设备、鲜花和观赏植物,出口货物价值15.41842亿泰铢,主要是消费品,新鲜水果,大米,柴油、建筑材料和乳胶等,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进口额为3,7023亿泰铢,出口额为12.637,022亿泰铢,主要通过三岔路与中国进行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