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国宾馆的前世今生
北京玉渊潭东岸的钓鱼台,是首都著名的园林古迹之一,钓鱼台国宾馆就坐落在其中。这是领导人会见和宴请外国首脑的主要场所。
这里看不到富丽豪华的大厦,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只能看到高高围墙上伸出的翠绿茂密的林梢,大门中央灰色假山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门前身着戎装威武挺立的武警战士。
每当有外国元首到访,在摩托车队的护卫下,前导车及长长的车队风驰电掣般出现在这里,隆重庄严的气氛,给钓鱼台国宾馆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关于钓鱼台国宾馆,有许多值得说的故事。
为迎接1959年的国庆,周恩来提出建一个国宾馆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要在北京建造一批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重大工程。考虑到届时将邀请多国首脑政要来华,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建一个有特色的高级国宾馆,供出席庆典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下榻。
外交部在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后,立即成立了选址小组。选址小组几乎走遍了北京城郊。原本在东郊、西郊各有一处选址,后有人提议说宾馆应建在北京西郊,理由是:外宾下飞机后,从机场乘车进入北京城区,必然要经过天安门广场及东西长安街,在饱览市容之后抵达国宾馆,这样他们就能领略到新中国及北京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留下很直观的印象。
作为北京著名园林古迹之一的钓鱼台,相传金章宗完颜璟(金朝第六位皇帝)曾在这里钓鱼,故后人称金章宗钓鱼古台。站在此处放眼望去,玉渊潭全景尽收眼底。园内,玲珑的假山、曲折的小径和潺潺的流水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园林画卷。在玉渊潭与湖相连的潭边,还有一座大砖台,上面有乾隆亲笔书写的“钓鱼台”三字横嵌在正门之上,门内壁上还嵌有乾隆书写的《钓鱼台诗》石刻。古迹依存,新馆将立。选址小组初步决定,国宾馆的位置就选在西郊钓鱼台的遗迹上。党中央经研究讨论,最终批准了选址小组关于修建钓鱼台国宾馆的报告。
边设计、边施工,施工人员经常在门外坐等图纸
新中国著名建筑师张开济主持承担了钓鱼台国宾馆的设计工作。张开济,1912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50年以后,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他曾先后主持设计了几十项大型建筑工程,为我国建筑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时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还没有星级饭店的概念,而且钓鱼台本身就是风景别致的古典园林。主持设计的张开济说:“作为中国接待各国政要之处,建造这种别墅要体现出秀美,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又要非常大气。”
在国宾馆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周恩来曾多次过问,而且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由于时间紧迫,宾馆的建设工程几乎是边设计、边施工。当时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每到夜晚,设计室内总是整夜灯火通明,有很多施工单位负责人在现场坐等图纸。经常是一幢楼的基础图纸完成时已在午夜,施工人员就马上拿到工地上,连夜放线、刨槽,真可谓分秒必争、急如星火。由于设计出图快,有时图纸设计上会出现一些错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永久的遗憾,有时还需要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返工。作为国宾馆工程的总设计人,张开济要经常出面与施工单位协调各种矛盾。
为了营造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钓鱼台国宾馆种植栽培了4万株花木,300棵油松,数百株樱桃、白玉兰、牡丹、紫罗兰等。一年的时间,宾馆内兴建了15幢浅灰色、米黄色和乳清色风格各异的别墅楼,集皇家行宫的大气与江南园林的秀气于一身。建成之际,周恩来视察时说:“人家搞的是大建筑,你们搞的是优美怡静的大环境。里里外外精雕细刻,整体上像是一座大的森林公园!这么短的时间,不容易呀!”
和其他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一样,由于时间紧迫,且北京当时的物力有限,需要调动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国宾馆的家具从上海定制,地毯从天津定制,丝绸料从苏州运来,餐具、工艺瓷器是景德镇定制……汇聚了全国的资源。
“外交无小事”, 国宾卫士为祖国树立光辉形象
在钓鱼台国宾馆,受到外宾高度赞扬的首先是这里的国宾卫士。在这里担任警卫任务的是武警北京总队的一个中队,他们是武警几十万部队的优秀代表。一茬又一茬的国宾卫士,以他们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为祖国树立了光辉形象。
“外交无小事”,国宾卫士的责任是重大的。担任值勤任务的卫士们,每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在出出进进的车辆中,不管什么车,只要“证”不对,谁也别想进去。
一个国家的元首来华访问,当庞大车队驶进钓鱼台时,前边的有车旗,一目了然,可后面的随车没有车证,这就要凭脑子的记忆和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识别前来的车,而且必须准确无误地作出反应,是放行还是阻拦。
这一瞬间的反应,却是举足轻重的事。该放行的,阻拦了,很不礼貌,甚至引起外宾的不快;该阻拦的,放行了,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事件。
当不符合放行条件时,外宾有被拦在界外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照样也遇到过这样的“礼遇”,万里委员长就碰到过一次。
那一次,是万里到国宾馆出席一个宴会,因故车子临时做了调整,车牌号仅末尾两个数字与原车号不同。结果当车驶到礼宾哨时,照样被拦了下来。当万里亲切、熟悉的面孔从车窗探出时,哨兵们才歉意地笑了笑,敬了一个礼。万里也高兴地摆摆手向哨兵致意。
还有一次,一位外国总统来我国访问。车队刚开进宾馆不久,紧接着又开来了两辆小轿车。带班员杨新岗一看车号不符,当即打出“停车”的手势。车停后,车上下来4位外国青年,他们以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我们是外国留学生,想进去见一见我们的总统。”
杨新岗很礼貌地说:“欢迎你们的光临,但你们必须先到贵国大使馆办理手续,才能进入。”这几位青年只好把车子开走了。但过了一阵子,他们换了一辆该国大使馆的车又回来了,还是没有被放行。这几位外国青年还是不死心,一个多小时后,他们以为岗哨换了人,可以蒙混进去,于是来了个“三进宫”,结果还是被拦住了。连续三次碰壁,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几位外国青年被礼宾卫士们的负责精神折服了,几个人只得重新回大使馆办手续去了。
就这样,单调的生活,机械的工作,呆板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都显得乏味而缺少色彩,而礼宾卫士们每时每刻的动作都是那样无可挑剔。1984年暮春,美国总统里根偕夫人来华访问。离开北京前夕,在中国政府举行的送别宴会上,他从许多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当话题转到礼仪接待工作时,他微笑着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中国的礼仪兵,准确地说就是国宾馆的卫士们,他们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士兵!”
从金代的郊游胜地、清代的皇家行宫,到新中国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钓鱼台已在历史变迁中走过800年的岁月峥嵘。它就像北京的一种特殊符号,庄严又神秘,成为人们记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