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之声

过去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也带动着中国和东南亚这块20亿人生生不息、命运与共的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区域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石。

自1991年中国和东盟开启对话进程以来,双边关系不断深化、三十而立,迈向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时代。对于下一个十年,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升级还将有哪些积极探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饶兆斌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之声专访时表示,中国对于区域发展持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在当前充满“不确定”的全球秩序下,中国和东盟有很多合作共识,希望双方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彼此认知,期待这个区域可以成为文明互利互惠的交汇之处。

中国体制上的执行力非常强,值得学习

南海之声:2021年,您所在的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主办了一场名为中国治理:东南亚国家的观点在线学术研讨会。为什么您认为研究中国之治非常有必要,东南亚国家对此有哪些共识?

饶兆斌:中国的体制和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来说是相对不一样,它有它特殊的地方,当然也有它可以进步成长的地方。中国作为东南亚国家非常重要的邻居,也是在这一区域持续发挥着影响力的大国,我们必须去了解和关注中国的体制,它是如何治理国内民生、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课题。我们发现中国在体制上的执行力确实是非常强,也非常值得去学习。我们希望能通过促进治理经验的交流,来促进各自的进步。

加强民间和官方交流,加深彼此认知

南海之声:您曾经提到,马来西亚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向来都是维持积极的关系,这个政策也得到大多数马来西亚人的认可,但中国形象在马来西亚人眼中,可能是存在分歧的。这些分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您看来,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认知?

饶兆斌:一般来说,马来西亚的华裔民众对中国的观感正面度会比其他友族高,其他友族对中国的观感比较中立。这个现象也是自然的,因为华人有更多的机会跟中国进行一些交流,比如亲友、留学、旅游、商业上的一些活动等。而其他友族在这方面的交流机会相对就比较少,所以他们可能对中国的观感比较淡漠。

我觉得两国的民间交流非常重要。这方面,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当然马来西亚人到中国留学已经越来越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群还是以华人民众为主,我们应该积极推动马来西亚除华人以外的其他友族去中国留学,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交流机会。

另一方面,两国都可以考虑进行一些针对官员的中短期培训。让马来西亚官员到中国,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国也可以派官员来马来西亚学习,了解这边的民众。通过这些方式,我觉得两国都可以展开更多的交流和学习,促进彼此的认识。

中国东盟有很多合作共识,不希望世界进一步分裂

主持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撕裂,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政治意识形态走向对立,军事摩擦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您认为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可以如何来应对维护区域和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饶兆斌:我觉得中国和东盟都有一个高度的认知和共识——现在愈加紧张的局势,对区域以及全球的和平稳定都是负面的。对于我们双方来说,我们都认同需要管控好彼此间一些较难一时解决的矛盾,避免事态升级,这需要双方都要有很大的克制力,甚至要有一些体让的精神。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觉得中国东盟是有很多合作上的共识,也不希望这个世界进一步分裂。我也相信中国有这样的认知,就是东盟跟其他中国所谓的“竞争对手”的合作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的。同样,我们也希望其他一些国家接受东盟国家跟中国展开一些合作,而不是用一种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维来看待这些合作,而应该是相互之间良性竞争这样一个比较正面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东盟都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中国和东盟可以成为文明互利互惠的交汇之处

主持人:中国和东盟已经处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未来您期待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能够在哪些领域更加的加深深度的合作?

饶兆斌:现在全球面临的挑战各种各样,中国和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个人认为,中国在运用绿色能源、绿色技术方面表现非常好,值得东南亚国家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未来我也希望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可以进一步融入东南亚社会经济的发展范畴里。

另一方面,中国和东南亚其实是属于世界各种不同文明交汇的一个地方,中国要进一步体认这个区域的多元化,这个区域的国家也要进一步体认中国发展中华文明这方面的成就。我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文明互利互惠的交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