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之声

当地时间5月27日,结束亚洲首访的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拜登告诉海军学员们,他们毕业后的职责将是为自由开放的印太提供保障,确保南海及其他海域的航行自由。

“印太海洋安全”不仅是拜登给海军学员的“毕业赠言”,也是其“五月外交浪潮”的重要任务之一。5月24日在东京召开的美日印澳领导人第二次线下峰会上,一项海上安全新倡议——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也被高调推出。这项以打击“非法捕捞”为目标实现海上信息共享的新倡议,声称将提升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各国的海域监控能力,以“维护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无独有偶,在5月12日举行的美国与东盟特别峰会后,双方的联合声明提出将开展覆盖各个领域的海洋安全合作,美国还特别拿出6000万美元专门用于海上安全合作。

然而,在“自由而开放”的口号下,结合近期美国的一系列相关举动,可以看出美国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的真实意图,旨在纠集盟友伙伴力量,为美国重拾在印太地区的海空掌控权分摊风险和成本。

第一,作为美军维持地区制海和制空权压倒性优势的重要辅助性力量。

拜登政府提出的“综合威慑”新战略理念尤为强调陆、海、空、天、电磁等各军事、准军事及民事力量的协同作战。而美军之所以频频提出新的作战理念,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中国挑战”和失去地区制海权和制空权压倒性优势地位的担忧。

据美方透露的信息,“海域态势感知伙伴计划”将至少为美军带来三方面的获益:基于卫星侦察、商业数据和来自伙伴国海洋信息共享的情报资源;动员盟友和伙伴国的海上非军事力量形成一支实力可匹敌小型正规军但属性模糊的联合力量;以渔业、人道救援等为掩护实现对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的遏制。

因此,印太海域感知伙伴关系计划虽然难以从根本上阻断美军在本地区实力优势日渐式微的趋势,但可以从太空、空中、水面及水下以渔业执法等更为柔性的方式成为“综合威慑”战略的重要部分,配合美军维持在本地区的绝对力量优势。

第二,针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对称”与“不对称”双重战术。

“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的雏形是2016年美国国防预算授权法案中提出的“南海倡议”,当年美国计划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提升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和泰国的海洋安全与海域态势感知的能力。

而此次美方及四国领导人会议声明中虽然没有点名中国海警和海上民兵力量,但这一新计划提出的重要背景是美方自2014年开始认为中国以海警和海上民兵为主的“灰色战略”对其构成挑战。

由此看来,美国的“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一开始就是针对中国而来,试图以“对称”和“不对称”双重战术抵消中国以海警和民兵力量为基础建立的周边海域海上力量优势。一是对等使用海岸警卫队抵消中国海警等非军事力量在南海、东海等周边海域日渐增长的优势。二是通过帮厨域内盟友和伙伴国提升海上非军事力量牵制中国海上力量的向外延伸。三是增加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维护主张权益和安全的成本,尤其是借助海域态势感知伙伴计划可以扩大对中国水面和水下舰船的跟踪和监视。

第三,降低在西太平洋地区军事主导权的相对成本。

经济成本已经成为美军海外部署和开展海外行动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截至2022 年1月31日,美国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大关,再创历史最高。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国防预算2022年也创下历史新高点,达到7780亿美元,占GDP比重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美国军事开支一方面早已令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美军迫切需要建造新舰船、采购新一代先进战机及增加部署新的防空和中短程导弹,这使得控制军费开支成为美国的瓶颈。除了寻求增加日本、韩国等同盟国的军费分摊之外,扩大联盟和伙伴网络是美国保持对中国等主要竞争对手威慑力不减的情况下降低自身成本的重要措施。

但显然,美国试图加以利用的印太盟友和伙伴要么经济实力相对不足,要么缺乏在中美军事斗争中选边站“政治意愿”。在此背景下,以海上执法机构主要载体、具有浓烈军事安全意味的海域态势感知体系构建合作成为美国与诸盟友和伙伴国所能达成的“最大公约数”。

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及澳大利亚的加入,事实上为美国转移海外联合行动和前沿部署、以及扶持印太地区相对落后国家的成本提供了机会。借助覆盖印太所有区域的盟友和伙伴国合作网络,美国的海域态势感知体系建设及遏制中国海上影响力外扩的成本大为降低,为美军避免在从东北亚-东南亚-南太-印度洋的漫长战线上分散兵力、疲于应对和耗费巨资提供了可行的出路。

第四,维持美中竞争“斗而不破”的格局。

有别于特朗普政府在西太平洋水面、水下和空中咄咄逼人的抵近侦察和联合/单边军事行动,拜登政府对于美中军事斗争可能引发冲突仍然持相对冷静和理智的立场。

从2021年以来持续开展美中首脑线上会晤、高官会谈和防长对话等高级别的外交和军事磋商,到提出建立更为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这些都表明了拜登政府试图管控美中自2017年以来持续上升的对抗态势。5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首次对华政策演讲中进一步强调和明确了“竞争但不发生冲突”的原则。

海警一直被美军视为更加灵活和较低敏感性的力量。美国推出的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聚焦于渔业秩序维护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尽管依然具有浓厚的军事安全意味,但相较于中美两军舰机在海上的相遇和近距离较量,海上执法力量间引发类似中美撞机那样危险事件的风险要小许多。因而,美军推出这一新的合作计划一方面可以保持对中国海上影响力向外延伸的有效遏止,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在为做好大规模大国战争准备的现阶段与中国在西太平洋发生擦枪走火的风险。

然而,面对美国有目的的拉拢,东盟成员国对于海洋安全领域的诉求并不一致,尤其是东南亚、南太及印度洋沿岸的其他不少国家,更无意在美国发起的针对中国的竞争性博弈中选择任何一边。这些都是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未来在印太地区推行海洋安全新战略所必须直面的现实。

(本文作者:陈相秒,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